進入台南開元寺官方網站 第二章ˉ明鄭至清代的開元寺 ˉ第四節、大天后宮與開元寺的燈譜 ˉ二、大天后宮的臨濟宗傳承 ˉˉ前述鄭卓雲手稿載,澄聲以下還有還有三代住持:第5代道純益禪師、第6代昭寬懷禪師、第7代道淵源禪師, 第8代之後就佚失了,從相關時間來推斷,應該是在乾隆末葉至嘉慶初年僧綱司派駐臺南之間。 ˉˉ今臺南大天后宮的〈臺南大天后宮歷代住持僧猊座一覽表〉有兩任僧綱司的牌位,分別是 「第七代示寂傳臨濟正宗三十六世重興本宮第一代開山授臺灣府僧綱司先師父勝脩恬大和尚蓮座」與 「第八代圓寂傳臨濟正宗三十八世授臺灣府僧綱司重興本宮奕如是公大和尚蓮座」, 註168 其中第8代的「奕如是公」應為「奕是如公」之誤。 註169 ˉˉ大天后宮第7代住持僧綱司勝脩恬,與曾在乾隆42(1777)前後在臺灣縣(即今臺南縣)開設長水藥舖的泉州開元寺僧行恬 註170 可能是同一人,奕是如公為大天后宮第8代住持,其蓮位在大天后宮,但其壽塔卻在開元寺出現,而開元寺自第8代住持即不明, 其間的是否就是僧綱司兼任開元寺住持之時?其間的系譜與傳承試析如下: ˉˉ鄭卓雲研究認為開元寺屬密雲圓悟派下,但未必是從志中禪師算起,前述分析,志中法系應屬曹洞宗, 那密雲法系與開元寺的關連是從何開始?或許應該是從「奕是如公」起算,因為他的壽塔在開元寺, 表示其曾任開元寺住持(根據民國46年開元寺住持印明和尚重修開元寺碑記載,奕是如公禪師即是開元寺住持)。 註171 ˉˉˉˉˉˉ(表四):「臺南大天后宮歷代住持」
ˉˉ「奕是如公」是何許人也?其壽塔有「嘉慶二十年乙亥桂月旦」,顯示他是圓寂於嘉慶20(1815)年, 但他是什麼時間來臺?成書於嘉慶12(1807)年的《續修臺灣縣志》有一段關於大天后宮重修的記錄載:「嘉慶元年, 紳士沈清澤、林有德、黃世綬輩同住持僧超如復募修焉。」 註172 這裡出現的「住持僧超如」,應該就是「奕是如公」,全稱「奕是超如」。超如是在嘉慶元(1796)年募修大天后宮, 與他圓寂在嘉慶20年的活動時間相符,顯示他最晚在嘉慶元年即繼第7代住持勝脩恬為第8代大天后宮住持。 ˉˉ既然「奕是如公」即是嘉慶元年募修大天后宮的超如,那這個「超」字就極具關鍵性價值。 在「奕是如公」壽塔上刻有其法派徒子徒孫,分別是:嗣法門人明弼、寔(實)耀,徒孫寔無,曾孫際遒,元孫了戒、了寬。 註173 ˉˉ《黃檗山志》載〈明第一代黃檗開法圓悟密雲祖師源流法派〉為:「祖道戒定宗 方廣正圓通 行超明實際 了達悟真空」。 註174
ˉˉ前述已經說明,大天后宮第7代住持勝脩恬極可能是「行恬」,而第8代為「超如」,加上其徒子、徒孫、 曾徒孫的字號排序,正好是從「行」字輩一路下來至「了」字輩,即「行」恬-「超」如-「明」弼-「寔」耀 (或「寔」無)-「際」遒-「了」戒(或「了」寬)。值得關注的是,前述〈臺南大天后宮歷代住持僧猊座一覽表〉載, 勝脩恬是「臨濟正宗三十六世」,而奕是如公是「臨濟正宗三十八世」,顯示兩者相隔一代,若勝脩恬並非是「行恬」, 也無損於自超如以下的臨濟宗系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