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台南開元寺官方網站
貳、建築特色
ˉ1.三川殿(圖十七)
(圖十七)ˉ三川殿正立面圖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第二級古蹟開元寺修護工程設計書》,1996年
ˉˉ開元寺的三川殿也被稱為「內山門」。從史料和圖片觀察,在1960年龔聯禎出資增建外山門之前,三川殿一直是開元寺最外圍的門面, 雖然在日治初期曾因大火而幾乎全毀,但大體上,其形貌從1777年之後未有太大的改變。三川殿擁有精美的書法、彩畫, 讓遊人一進門便印象深刻。
(1)匾額、書法
ˉˉ一進三川殿抬頭即見匾額「小西天」(圖十八),「西天」是指佛和菩薩的居所,「小西天」 意指佛門勝地,此匾為清光緒18(1892)年所置。
(圖十八)ˉ「小西天」匾
資料來源:王徵吉先生攝影,2006年
ˉˉ仔細欣賞門窗,其上的書法蘊含深意又極具特色。正門門聯點出三川殿曾為開元寺山門的史實:「山透雪峰古樹參天朝聖境, 門通鷲嶺慈雲匝地繞禪關」。兩側邊門和側窗上,分別有三種不同字體的對聯,是嘉慶年間重修後所題,頗富變化趣味。 邊門以竹葉狀筆畫構成的竹葉體對聯,是清朝著名貢生林朝英所書,字底並飾以竹葉圖案。若不經意恐將忽略了隱藏的文字: 「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月為朋」、「修心須悟存心妙,煉性當知養性高」,點出修身養性、與世無爭的意境。 而左窗和右窗又變換字體為圓篆字、柳條字,對聯內容是「開闢真機細縕無滯,元泉妙道色相俱空」、「開化十方壹瓶壹缽, 元機參透無我無人」,以「開」、「元」二字為首,巧妙的道出寺名與佛道。(圖十九)
(圖十九)ˉ「小西天」匾
資料來源:王徵吉先生攝影,2006年
ˉˉ林朝英(1739-1816),字伯彥,號梅峰,清臺灣縣(今臺南市)人,乾隆54(1789)年貢生,個性瀟灑,精詩書、繪畫、雕刻, 字奇秀,多作竹葉形,日本學者尾崎秀真稱其為臺灣250年間第一藝術家。林朝英的成就不僅於藝術,他在嘉慶初年築城、修孔廟、 救災賑濟,因此清廷於嘉慶18(1813)年,頒賜「重道崇文」匾,建坊於龍王廟前(今在臺南公園內)。
(2)木雕
ˉˉ門窗中段有「夔龍拱磬」雕刻,兩隻夔龍回繞狀似擊磬,取「吉慶」諧音,四個角落的蝙蝠,代表「天官賜福」, 更兩旁的窗櫺外方內圓代表「天圓地方」。左窗木雕圖案有花、花瓶、如意、靈芝,是「新韶如意、平安吉祥」的意思; 右窗圖案有金瓜、石榴、仙桃、金蟾和蕉葉,乃「金玉滿堂」之意。
(3)彩畫
ˉˉ三川殿的門神(圖廿)與木構件彩畫,是府城藝術界稱「草如仙」的蔡草如(1919-2007)於1972年的作品。
(圖廿)ˉ蔡草如所畫之門神-韋馱和伽藍
資料來源:王徵吉先生攝影,2006年
蔡草如住所在北園街,自小即有繪畫天份,1936年與舅父陳玉峰學習傳統彩畫,1943年前往日本,進入川端畫學校深造, 是少數兼具中西繪畫基礎的畫師。門神為「左右護法」和「四大天王」:左護法韋馱,神韻溫厚;右護法伽藍,樣貌威武; 「四大天王」則分別持著劍、琵琶、傘、蛇,代表風、調、雨、順。這三對門神彩畫是蔡草如藝術生涯中的代表作。(表三) ˉˉˉˉˉˉˉˉ〈表三〉:蔡草如重要作品年表
 
年代(西元) 年齡 作品
1948 30歲 〈飯後一袋菸〉獲第三屆全省美展學產會獎
1949 31歲 〈草嶺潭〉獲第四屆全省美展國畫部特選主席獎第一名
1951 33歲 〈朝光〉獲第六屆全省美展文協獎
臺南市看西街長老教會壁畫
1953 35歲 〈小憩〉獲第八屆全省美展國畫部特選主席獎第一名
〈捕食〉獲第十六屆臺陽美展臺陽獎
1954 36歲 〈蒼穹〉獲第十七屆臺陽美展臺陽獎
1956 38歲 〈小宇宙〉獲第十一屆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一名
1957 39歲 〈海濱〉獲第十二屆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二名
〈龍燈〉獲第二十屆臺陽美展臺陽獎
1958 40歲 〈曙光〉獲第十三屆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一名
1959 41歲 〈靖波門〉獲第十四屆全省美展免審查作品
1965 47歲 臺南縣關仔嶺大仙寺壁畫
1967 49歲 臺南縣佳里鎮震興宮門神
嘉義縣朴子配天宮門神
1972 54歲 臺南市開元寺門神
臺南市開基靈佑宮壁畫
1974 56歲 〈藝術皇帝〉獲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
1975 57歲 臺南市安南區朝皇宮壁畫
臺南市三官大帝廟石板畫
1976 58歲 臺南市開基武廟樑枋畫
1980 62歲 〈觀音菩薩〉獲邀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
1982 64歲 臺南市開元寺禪堂壁畫
臺北縣三峽祖師廟石板畫
〈貴妃賜浴〉參加臺南市千人美展
1983 65歲 〈乘象遊園〉獲邀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
1984 66歲 應聘為臺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設計帷幕圖案〈雅樂合鳴,有鳳來儀〉
臺南市北區福隆宮石板畫
1986 68歲 臺南市北區福隆宮神龕壁畫
1987 69歲 臺南市西區媽祖樓門神、石板畫
1988- 70歲之後 1988年「七十回顧展」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南市立文化中心,並出版畫冊,此後仍繪畫不輟,參展獲獎無數。
2007 89歲 6月,病逝於臺南。
ˉˉˉˉˉˉˉˉˉˉˉ資料來源:本表彙整自國立歷史博物館,《蔡草如:南瀛藝韻》,2004
ˉˉ龍虎堵有〈船師悔責〉(圖廿一)和〈醜女改容〉(圖廿二)泥塑壁畫, 典出佛教故事,墀頭上有〈四睡圖〉和〈布袋和尚〉(圖廿三)壁畫,為洪順發於1953年之作品,可惜〈四睡圖〉已幾乎滅失, 〈布袋和尚〉也褪色不清了。洪順發(1920-1972),臺南下大道人(今西門路附近),為府城知名泥塑藝師洪華之高徒,但因早逝, 作品少人熟知。其師徒除了在泥塑、交趾陶等立體作品技藝精湛之外,繪畫之設色亦典雅清美。跨越三川門之後, 裡面兩尊巨大神像立在兩旁,左為坐姿的青面那羅延天界力士,右為紅面密遮金剛力士,祂們即為民間所稱的「哼哈二將」, 高大的身軀、憤怒的表情,對於入內仍嬉鬧吵雜的遊人有嚇止作用,令人印象深刻。
(圖廿一)ˉ山門龍堵〈船師悔責〉壁畫
資料來源:談宜芳攝影,2006年
 
(圖廿二)ˉ山門虎堵〈醜女改容〉壁畫
資料來源:談宜芳攝影,2006年
 
(圖廿三)ˉ山門虎堵墀頭壁畫有洪順發落款:「歲於癸巳(1953)年初夏五月 臺南下大道洪順發寫」
資料來源:談宜芳攝影,2006年